[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非礼之礼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6
  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非礼之礼
  蔡礼旭老师
  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非礼之礼。似是而非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要会明辨,行善才会行得正确,否则很可能是以善心行了恶事。
  “非信之信”。你答应别人,好像是守信,但是那件事是欺骗其他人的,就是非信之信。信与义配合才是真正的信。若非真正的信义,你还遵守,就是助纣为虐,就是非信之信,一定要会判断。
  “非慈之慈”。看起来很慈悲,对人和和气气,这是《论语》说的“乡愿,德之贼也”。“乡愿”是指所有的人看他都很顺眼,连坏人看他都很顺眼,实际上他是个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孔夫子说这样不好,看到每个人都不得罪,看到坏的行为也视若无睹,把社会的是非善恶都混淆了,这样的人是“德之贼”。所以,面对恶人要能正直地指责规劝,才是读书人的气概。如果你对每个人都很仁慈,让恶人、或者你的孩子,因为你的慈反而做了很多坏事,而你都没有制止,就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你的宽容让人家有机可乘,是没有智慧的宽容,所以是非慈之慈。
  “非礼之礼”。我们要能判断,对人恭敬的动机是什么?假如是为了一己的私利,这就不是真正的礼貌,而是另有目的。
  所以,善恶要会分辨,分辨清楚之后,善要积极去做。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子路受牛
下一篇:从存心去判断善的真假
 又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扬善于公堂 规过于私室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君子九思
 成全对方的德行跟爱心
 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
 《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更深的意思?
 子贡赎人
 教育的核心是长善救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为什么不救地狱?佛是教育我们慈悲善待世人与众生。那为什么有地狱呢?[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十二届:明奘法师禅修开示(明奘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栏目:体方法师]
 见性就是成佛吗?[栏目:妙心法师]
 相应22经 已激发活力者经[栏目:相应部 37.妇女相应]
 佛教的修行方法 四、修行的层次[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草根的恕道[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我人生死之由来[栏目:斌宗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七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于“见修成正比”与“见比天高,行比海低”,应如何理解才互不相违?[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