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弘法布教的六步棋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3

弘法布教的六步棋

  对于在家信众的教育,首先应建立相关教育制度。关于此,可参照大众化的修行体系及佛教教育制度进行规划。同时,结合在家众的时间、精力作适当调整。但核心要素和修学次第须严格把握。此外,为接引更多的人走入佛门,还有必要建立一套将佛法全面推向社会,且深入生活、契合民心的操作方式,这就要以更为丰富的内容进行引导。

  我觉得,弘法布教学大致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构建:

  一、方便引导: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对佛教尚无认识者引入佛门,如以佛教影视、佛教书画等为契机,与之欢喜结缘,“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在这些方面,港台教界已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二、信仰建设:皈依佛门后,须有相应修学方法,使其对三宝的信心逐渐稳定、提升。尤其是对皈依的修习,相对于南传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显然重视不够。事实上,皈依乃佛法根本,忽略这一根本,就不能为修学奠定扎实基础。去年,我特别推出《皈依修学手册》和“皈依共修仪轨”,并在一些道场长期开展共修活动。同时也希望,每个道场都能举办周日共修,为广大信众提供常规的宗教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皈依的意义和作用。

  三、修行次第:对三宝具备信心之后,还应继续深入修学,完成解脱道或菩萨道的修行。修学要依相应次第进行,在家居士的修学,同样可依五大要素分初级、中级、高级的教育,明确每一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修习重点。唯有这样,才能引导信众循序渐进地完成佛道修行。

  四、佛化生活:完整的佛法修行,应该是生活的、全面的。如果佛弟子每天花一小时念佛或禅坐,其他时间都在培养凡夫心,修行可能成就吗?因此,教界必须整理出一套佛化生活制度,包括从生到死的各项相关内容,使佛法全面渗透到信众生活中,成为大众乐意接受的生活模式,乃至成为人人皆知的民风民俗。只有这样,佛教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五、社会关怀: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因此,佛法弘扬也离不开社会这片土壤。本着这一宗旨,教界应多方面发挥利他作用,在传播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的同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成立慈善基金会,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众送去温暖。在这方面,台湾慈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信众管理:佛教信众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僧团关怀,需要有归属感。同时,信众又拥有巨大潜力,是促进佛教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众管理制度。包括僧团对信众的责任、信众组织、骨干培训等内容。使信众提高个人修学的同时,为佛法弘扬发挥积极作用。

  宋元以来,大众修学非禅即净,而禅与净的学人多偏向自利、出世,寺院基本没有对外弘法这项内容,所谓“山门以无事为清净”。脱离社会这片土壤,佛教发展势必走向孤立,走向片面。有鉴于此,当迅速建立弘法布教制度,使每位佛子认识到弘法的责任及重要性,齐心协力,使佛教流布广大。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业,你应该知道的
下一篇:给当代弘法把个脉
 《道次第》修学释疑
 禅修——以技术管理心念
 出家与解脱
 心灵环保
 让修行提速,你也能
 贯穿三乘的完整版地图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三、贪嗔痴制造问题
 十九问——济群法师答《新民周刊》记者河西
 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教的和学的都要到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二谛论(阿底峡尊者 撰著 索达吉堪布 译释)[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六、贴单[栏目:佛教丛林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二[栏目:达照法师]
 座上多多用功[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多情的唐诗(释佛心)[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快乐的佛学文化[栏目:印良法师]
 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栏目:圣严法师]
 试着勇敢一点[栏目:心静自然禅]
 十界[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