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出了那一家,别再入了这一家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5

出了那一家,别再入了这一家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时,往往落入外在结果,只在乎寺院盖得多么壮观、弘法做得多么成功、说法场面多么隆重,等等。事实上,这种追求和世人追求钱赚了多少、事业发展得多大相差无几。当然,两者成就的福德相距悬殊,因为前者所行事业能利益大众。但我们要知道,两种追求在用心上并无本质区别,这和达摩祖师当年讲的“没有功德”是同样道理。若以著相的、有所得的心行善,所做无非培植福德而已。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两种结果。在成就客观结果的同时,也在成长某种心行。以什么心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以贪心去做,最后成就的是贪心;以我执去做,最后成就的是我执。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做了几十年,最后只增长了一大堆我执、我慢及对事业的贪着,并且陶醉其中。表面看来做了很多佛教事业,内在成就的心行,却与佛法了不相干。

  所以,修行首先要以出离心为基础。时时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否则,极易落入凡夫心中,使生命毫无意义地空过。出家,本身是对世俗生活的出离,但真正要出离的,则是我们的凡夫心。每一种心,都有对应的环境,也就是唯识所说的见分、相分。正因为环境会引发相应的心理活动,故修行需在特定环境进行,减少它的活动机会。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摆脱凡夫心,这才是修行的实质内容。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往往是“出一家,入一家”,由放弃世间贪著,转而进入佛门的贪著。所以说,唯有强烈并正确的出离意愿,才有可能摆脱凡夫心干扰。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法才能表法
下一篇: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关于《净行品》的两则开示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养成
 行愿品是加行还是正行
 认识的回归
 药师如来许下的福利保障
 听说过这个三无吗
 佛法的基本思想
 轮回不在别处
 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认识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四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如何不受罪苦[栏目:净空法师]
 除了帮助他人以外,救助动物算不算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恩?[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观机逗教[栏目:教化]
 Do not be attached to states[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06-030文殊菩萨咒语及其功德利益[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十章 次问罗汉受决并答[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栏目:明一法师]
 好因好果[栏目:宣化上人]
 居士传序 目录[栏目:居士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