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懂不懂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3

懂不懂

  学佛,是生命从迷惑走向觉醒的旅程。这个旅程究竟由几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如果对旅程经历的各个站点不明确,就可能在前进过程中出现偏差,去道远矣。

  有的人很勤奋,每天都在读书,但翻来覆去都是读一本小学课本。读上十年之后,他会达到什么水平?不要说读上十年,就是读上三十年,仍然还是小学水平。可能比一般的小学生出色些,但不会因此变成研究生的水平。另外,还有些人本身是小学水平,却拿着研究生的课本来读,怎么能读懂呢?最多也不过是自己以为的懂。

   “懂”这个概念其实很有弹性。每个人的懂,都是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准在判断。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少年读书,就像透过缝隙瞥见月亮,连月亮本身都看不完整。及至中年,就像站在庭院赏月,那是透过屋顶看到的,是局部而非完整的天空。到了晚年,有了种种人生阅历之后再来读书,就像站在高台观月,一望无际,尽收眼底。

  学佛也是这样。以我个人经历来说,现在讲的很多内容,比如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戒定慧三学等,刚学佛时已经大概知道了。但几十年学下来,还是绕不开这些基本概念。你会发现,确实就像古德所说的那样——“佛法无多子”。除了这些根本,还有什么呢?三藏十二部典籍,也无非是由这些核心演绎而来,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些核心进行诠释。

  但你对这些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在各个修学阶段是完全不一样的。刚开始学,可能只了解到三五分,随着不断深入,可能会了解到十分,然后是二十分、五十分、六十分。而真正的透彻,则须证得圣道乃至成就佛果方可,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所以,这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可问题是,多数人都有自以为是的特点。当我们看到五分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懂了;看到十分的时候,就以为自己完全懂了。但这是一个什么意义上的懂?如果继续学下去,你会发现,曾经以为的懂是非常肤浅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深度的懂。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对任何一个法义,都不要觉得自己现在的认识已经完整了,已经到位了,这样才有继续进步的可能。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下一篇:学佛不能缺少什么
 掌握八个修行核心
 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生活禅,不仅仅是生活——济群法师专访
 《普贤行愿品》讲记
 莫使禅宗成残宗
 修学菩提心
 心学,在新时代
 让修行提速,你也能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在皈依法会上的开示
 《世界佛教名著丛》编译缘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的孝道观[栏目:佛教与孝道]
 我就是这一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漫说《杂阿含》(卷六)~D 第124(魔经)[栏目:界定法师]
 身处逆境须用开拓法[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礼拜的大学问[栏目:佛网文摘]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蒲团)[栏目:佛教的法器]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栏目:济群法师]
 《入菩萨行论》第84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法会读诵本 13.修行道地经[栏目:法会读诵本]
 譬喻师与《成实论》[栏目:水野弘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