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愿力还得有能力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7

有愿力还得有能力

  在《道次第》中,宗喀巴大师将大乘佛法的纲领总结为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明确指出:出离心为菩提心生起的前提。论云:“夫以惑业所制,流转世间,为众苦所逼者,自利犹且未能,况云利他者哉。此乃一切衰损之门,菩萨较诸小乘尤应厌离而灭除之。”

  如果自身不具备出离、解脱的能力,惑业未除,自利尚且不能,怎么可能利益他人,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呢?所以菩萨同样需要生起出离心,而且要比声闻更强烈。没有真切意识到轮回之苦,没有迫切的出离愿望,所谓的菩提心终究会流于口号,发得肤浅而不真切。如果我们自身尚且耽于现状而无心出离,却要发愿带领一切众生走向解脱,难道不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吗?

   论中,宗大师接着告诉我们:“若于生死,意求出离已,见诸有情是自亲眷,为利彼等而发菩提心者。”

  只有在希求个人解脱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希望带领众生共同出离。解脱是佛法的根本之道,可以说,学佛就是为了寻求解脱,修行就是为了实践解脱。因而,出离心是一切修行的共同基础。但对菩萨道行者来说,仅仅个人解脱还不够,还要推己及人,看到众生在轮回中饱受苦难,而将这份出离心延伸到一切众生,帮助他们共同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菩提心正是出离心的延伸和圆满。换言之,两条道路的起点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终点。

  怎样才能带领众生走向解脱?显然,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严格地说,必须具备解脱的经验和能力。最起码,也应了知解脱原理。否则,何以为众生向导?如果自己尚且是不辨东西的盲人,却要引领大众走上一条布满荆棘、岔路、障碍的陌生山道,不过是匹夫之勇,是于人于己皆无利益的愚痴行为,决非佛陀所提倡。所以,在修习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修习解脱行。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慢慢修来快快到
下一篇:空,不是空空如也的空
 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为什么三宝是宝
 汉传佛教的反思
 佛法的基本思想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佛法对人生问题的解决
 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出离,是舍弃对轮回的执著
 佛诞日的忆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八正道[栏目:极乐之光]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二篇 牧牛童觅心的故事[栏目:密勒日巴]
 佛光普照的日子[栏目:传喜法师]
 一三零、谤佛谤法一定要忏悔[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贤愚经白话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第十六[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佛诞节祈愿文[栏目:佛教·法会篇]
 佛子行三十七颂 讲记11[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藏地的人如何看待做事业积攒财富的意义?[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第十七选 忍辱不报复[栏目:杂阿含经二十选]
 日本“批判佛教”思潮:反应与研究(二)[栏目:周贵华博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