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5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大众化的修学体系,应包含核心要素、修学次第、实践方法三项内容。所以标举“大众化”,其意有二:一、适合所有学人,不论出家在家,不论程度如何,皆须依此修学;二、适用于所有法门,换言之,可与一切法门的修学相融合。

  首先,要领明确,且完整、扼要。佛法博大,但核心要素无多,最根本的,乃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项,仅此便可统摄一切法门的修行。解脱道如此,菩萨道亦如此。不皈依,即无佛子资格;不发心,便无修行方向;不持戒,则无定慧之基。至于正见和止观,一为正法眼目,一为实践方法,更是缺一不可。把握这些核心,也就把握了佛法修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能以此对照自身修学是否完备。

  其次,次第清晰。次第,即各修学环节的递进关系,同样离不开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这些核心。皈依,是佛法及信仰之根本,因信赖三宝功德而身心归投、依教奉行。又因对三宝品质生起希求,而能发心、持戒、修学。如是,由戒定慧灭贪嗔痴,由闻思修入三摩地,环环相扣,直抵佛道。

  第三,操作性强。所谓操作,即依核心要素、修学次第完成佛道修行的具体方法,每一阶段当分哪些步骤进行。一方面,可依此修学实践;一方面,可依此作为检验修行程度的标准。就像社会上有各级质量参数一样,学佛同样要有可供检验的具体指标,如是,我们才知道自己达到什么程度,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

   关于这些问题,我曾在《佛法修行次第的思考》一文中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兹不赘述。

  在今天这个盛行快餐文化的末法时代,众生根钝慧浅,心浮气躁,须将佛法以最简明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适应更多人的实际需求,大众化的意义正在于此。当然,建设大众化的修学体系,并不是对传统宗派的否定。事实上,在树立正见和止观实践两大重点,仍应沿用各宗之见、之行。只是对之前的皈依、发心、戒律作了特别强调,因为这是一切修学绕不开的共同基础。
 
——摘自《一个根本,三大要领》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下一篇: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三士道修学概要
 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恰到好处的幸福感
 靠三宝,靠自己
 凡圣只在迷悟间(第一届观自在禅修营开示)
 你都在修些什么
 掌握八个修行核心
 戒律与佛教命脉——《标宗显德篇》解读
 信仰与人生
 有与无——论三性与三无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莲池 Lotus Pond[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经论和上师的窍诀哪个重要[栏目:达真堪布]
 要学会“心甘情愿”地做事情[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九)五他圆满之时间圆满、善知识圆满和增上意乐圆满[栏目:圣者言教]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举报有罪人是功德还是造业?[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No Ajahn Chah《001》[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第四品 弥醯品[栏目:自说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