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79

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大乘佛教中,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三个修习项目,由此成就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一是广度,通过发起菩提心,使慈悲得到扩大。菩提心,是觉悟而又利他的心,不仅要自我觉悟,更要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悟,究竟解除生命存在的一切痛苦。这种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是慈悲得以扩展的强劲动力。但我们内心还有种种其他愿望,怎样才能使菩提心不因干扰而模糊?这就需要受持菩提心戒,通过庄严的宣誓对此进行确认,使这一愿望真正成为生命的立足点。当我们像誓言中所说的那样,时时心系众生并尽力给予帮助时,心量就会逐渐打开,慈悲也会随之增长。

  二是力度,通过修习菩提心,使慈悲得到强化。受持菩提心戒,只是在内心播下菩提种子,但面对无始以来的串习,这种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必须不断为之提供养分。一方面,是在座上修习菩提心仪轨,每天提醒自己,以“利益一切众生”为使命。另一方面,还要将这种愿望落实到生活中,带着这种愿望去做每件事。通过正确而又持续的修习,使慈悲种子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力量,成为想忘也忘不了的强烈意愿,成为不受任何外在影响左右的终极目标。

  三是纯度,通过修习空性见,使慈悲得到升华。凡夫心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我们在长养慈悲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自我、贪执、嗔恨等不良心理。比如有些人是为了博得名声而利他,有些人则会因行善不得理解而心生怨恨,这都会障碍慈悲的成就。因为我执,而难以无限;因为爱憎,而难以平等。所以就需要修习空性见,认识到自我及外在世界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我们执以为真实的一切,只是自我的设定和颠倒妄想,并非客观世界的真相。如果我们具备这种认知,不良心理将失去依托基础,并在空性见的观照下挥发一空。当夹杂于慈悲中的杂质被逐一剔除,才能成就佛菩萨那样广大而纯净无染的慈悲品质。
 
——摘自《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三级教育目标
下一篇:修学的五个步骤
 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
 自他相换换了什么
 汉传佛教的反思
 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
 《菩提道次第》的修学要领
 念诵和念诵是不同的
 学佛与做人
 《心经》的般若正观
 真善美
 脱凡胎,换俗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达摩难陀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海上飘来二佛像[栏目:圣像灵异篇]
 天台智顗教观思想体系(林志钦)[栏目:天台宗文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郭惠珍)[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散播快乐[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中阴身为什么不能穿越印度金刚座与母胎?[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助行 助行之(四)──死随念[栏目:德雄尊者]
 「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释昭慧)[栏目:其它法师]
 药师佛极简略修法[栏目:药师佛·行法颂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