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三级教育目标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2

佛教的三级教育目标

  寺院供奉的造像有两大类,一是属于护法,如我们熟悉的四大天王等,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保安人员,起到维护道场的作用。另一部分,就是佛、菩萨、罗汉造像,这些属于教育目标的象征。佛教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就是通过佛教特有的教育方式使人成为圣贤。其中,又包含三级目标。

   初级目标,是通过人天乘的教育,造就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中级目标,是通过声闻乘的教育,造就解脱的圣者,也就是佛教所说的阿罗汉。所谓解脱,就是通过修行彻底摆脱生命内在的迷惑烦恼,证得涅槃。不少人以为,涅槃就是死亡的代名词,其实不然。涅槃是代表寂静,是烦恼平息后的内心寂静。这种寂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体悟宇宙究竟真理后,由空性散发的强大力量。阿罗汉,就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证得涅槃解脱的圣者。

  高级目标,是通过菩萨道的教育,造就佛陀那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究竟觉者。在很多人感觉中,佛菩萨只是存在于书本和想象中,是脱离现实的。其实,成佛并不是成为行走云端的神仙,而是代表高尚生命品质的成就。这种品质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断德、智德和悲德。所谓断德,即断除一切烦恼,这也是中级目标所成就的。所谓智德,即圆满一切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知识,而是通达宇宙真相的能力,是超越思维和理性的根本智慧。这种能力是众生本自具足的,只须通过修行开发出来。所谓悲德,即成就大慈大悲的品质,对一切众生都能生起无限的、平等无别的慈悲。这就需要发起菩提心,愿为众生拔苦与乐。具备这种愿望并付诸实践者,就是菩萨。
 
——摘自《佛教的教育》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净行品》的两则开示
下一篇: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看见心的本来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佛陀涅槃后,我们还有机会请佛住世吗
 慈善的精神
 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
 别别解脱还是别想解脱
 不信是不行的
 三好营员——在开营典礼上的讲话(菩提静修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栏目:界定法师]
 既然诸法是空性的,那我们何必执著于幸福?[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一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狮面空行母灌顶开示(二) 堪布仁津多杰[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五)[栏目:杂阿含经]
 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栏目:戒法法师]
 事理并重[栏目:惠空法师]
 净宗讲话[栏目:徐恒志居士]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四)[栏目:锺茂森博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