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世乐的未完待续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81

现世乐的未完待续

   有人提出:下士道的修行是重视来世的幸福,而人生佛教则重视现实人生的改善和幸福。两者是否矛盾呢?

   我们要知道,人生佛教所立足的人生幸福,也是多层面的。其中既有人天之乐,也有解脱之乐,而最终是以成就无上菩提、圆满佛果为目标。含摄了由人成佛的整个修行,即太虚大师所说的“人成即佛成”。人天之乐只是其中人天乘的层面,事实上,人生佛教的内涵决不止于此。

   就现代人接受的教育基础而言,以人生佛教为契入点,先谈如何获得人生幸福,显然比直接说“念死无常”更易为人接受。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多数人只关注现世利益。开始就谈来世、谈三恶道苦,很难为人们接受,因此需要善巧引导。但若停留于现实人生的幸福,缺乏对生命深层面的思考和终极问题的关怀,人们听多了也会不以为然,甚至使佛法传播出现世俗化、肤浅化的倾向。而下士道的念死无常,皈依三宝,深信业果,正可以纠正这种偏差。

   下士道的修行也并非不珍惜此生,其关键在于,不要因为眼前利益给未来生命带来不良后果,以至因小失大。所以说,既要利用这一身份精勤道业,又不能因为对身份的贪著而造作罪业,殃及未来。

   《道次第》中,宗大师将利益概括为两种:一是现前利益,即人天善果;一是究竟利益,即解脱和无上菩提。根据现前利益建立下士道,根据解脱和无上菩提的究竟利益建立中士道、上士道。从《道次第》的这一建构方式来看,非常符合凡夫“唯利是图”的特点。不仅《道次第》如此,《金刚经》等众多经典,尽管讲空、无所得,仍时时通过校量方式宣说学佛的无量功德。当然,以利益引导修行只是应机的方便,其后还应以空性见逐渐化解对利益的执著。

   下士道的修行,关键是将目标由现世乐转向后世乐。事实上,现世乐是一种结果,毋须关注,只要不贪著即可。而关注后世乐,则是引导我们止恶行善。若只重现世,往往会引发很多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我们的执著,使现世乐的本身也变成了痛苦。因为贪著使我们纠缠于无止境的追逐中,无法享受当下的自在。我们还必须明确的是,追求来世,并非追求来世的五欲之乐,而是为了得到修学佛法的有利身份,以此作为继续进求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础。

   关于下士道的修学原理,可简单概括为“止恶行善”四个字。通过念死、念三恶道苦止息不善之心,通过皈依三宝、深信业果培养增上善心。其实,这也是整个佛法建立的基础,因为成佛就是对恶的彻底断除,也是对善的圆满成就。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限和无限的界限
下一篇: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
 无知、心病和心药
 内心潜藏着无量种子
 变钱的戏法,伤不起
 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币服务的一字之差
 找寻存在的感觉
 你在跟着什么感觉走
 我是谁
 阳光下甩不掉的影子
 一些貌似可靠的支撑
 避不开,躲不掉,那就面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八章 领悟一切释教教法不相违背的持有者 令众有缘弟子成熟及解脱[栏目:白玛邓灯尊者]
 怎样去除杂念?[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得到皈依和传承以后,有什么样的戒律呢?修行过程中,如果戒律毁失,怎么办呢?[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三 横出三界[栏目:印顺法师]
 精诚所至 终获感应 (唐 法云)[栏目:释门法戒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