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2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济群法师

  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

  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家庭和事业,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每天都可以观察到无常,但无常并未使我们警醒。相反,无常往往使我们更加执著。似乎执著就能抵挡无常到来,并使我们执著的对象变得坚不可摧。

  我们的贪著,正是在不断生起贪心的过程逐渐壮大的。并在最终,使我们自己成为贪心的受害者。贪著之心带来的危害,与贪著程度是成正比的。在金融风波中,很多人都会受到伤害,但程度却各不相同:有些人自寻短见了,有些人精神失常了,也有些人失落一阵就痊愈了。贪著越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伤害就越大;反之,环境变化就不会构成太大的破坏力。就像爬上一个注定要坍塌的高楼,爬得越高,摔得自然就越重。

  我们也在不断培养我执,每做一件事,无不介入自我。其实,一件事从开始到完成,只是缘起的过程。我们执著其中有“我”,完成是出于错觉和不良习惯。

  什么是“我”?我们自身的存在,只是一个妄想。色身能代表“我”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识前去投胎时,我们将父母的那一点遗传物质当作是“我”,由此开始上演“我”的一生。如果这就是“我”,那么,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又是什么?

  缘起的世间,没有我,也没有我所。生命的延续,只是缘起的相续。我们的色身,就像我们所拥有的一个器皿。器皿是不是“我的”?只有当我们认为那是“我的”,它才被贴上了“我的”这个标签。不然,和“我”有什么关系?但自从我们将执著投射其上,将之视为“我的”,它的变化就会影响我们。当它败坏时,我们就会因此难过、惋惜。

  我们对色身也是如此,只是这种执著更深入、更持久,已经和色身合二为一,不可分离。从投胎的刹那起,我们的执著就开始了。事实上,早在投胎之前,我们已执著了生生世世。在我们的意识活动中,我们不断从“我”出发,不断介入“我”,不断巩固“我”。成功时,会认为是“我”成功了;失败时,会认为是“我”失败了。如果不介入“我”的成分,只是尽心尽力去做,成与败,就不会对我们构成什么伤害。因为事业成败也是缘起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而不至为执著所累。

  我执使我们处处张扬自我,可是自我又是什么?世上并没有自我这个东西。但我执所形成的自我中心,却将我们和他人对立起来。有了强烈的自我观念之后,我们当下就和整个世界成为对立的双方。我代表着一方,而整个世界代表着另一方。现代人常常感到孤独,当你的世界只装着你一个人,当然会感到孤独。如果你和整个世界、和所有众生是一体的,就不会懂得孤独为何物。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种叫习惯的陷阱
下一篇:一个活跃的傀儡
 见好不求难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佛教与中国文学
 怀念佛陀
 佛教有若干宗派,是谁创办?有何根据?
 六事损财消福
 柔软的心
 菩萨的心
 佛号最吉祥
 善心的力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克己复礼,止于至善[栏目:冯学成居士]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四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让人注意到的黑糯米[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供僧和点灯的功德[栏目:海涛法师]
 “世界遗产日•少林寺塔林保护维修工程”启动上的讲话[栏目:永信法师]
 为什么要发大菩提心?[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相应17经 姊妹经[栏目:相应部 15.无始相应]
 三七八 达利穆迦辟支佛本生谭[栏目:第六篇]
 从汶川大地震看抢险救灾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栏目:道坚法师]
 附录(三)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