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5、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这部分的结构。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2

25、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这部分的结构。

答:从“诸声闻部认为”(法本51页)到“由上说附带推出难以存在”(法本52页)。论述了衡量一个法门是否是清净佛法的两大标准,并否定了“二前成此”与“有诤应舍”,以此证成了般若经等大乘佛法的清净、能生四圣的殊胜性。

从“对方说:何故无破惑比丘?”。到“此外俱不应理”。说明上文中“教本为比丘,彼亦难安住”的理由,即四谛中的核心是证人无我空性慧,若像傲慢声闻以为的那样,解脱不需证悟空性,则断惑比丘自然难以产生了。

从“对此,对方说”,到“是符合实相的正见”。陈述傲慢声闻的观点,即认为见空是对本有见无的断见,见无我是对本无见无的正见。

从“答”,到“于空相无有差别”。首先从正面回答了见空与见无我在空相上没有差别。

从“因此”,到“此真实性而起诤。”指出了傲慢声闻发难的原因,是因为将人无我仅理解成本无遍计我,而没有通达更为主要的俱生我的空性。

针对傲慢声闻的辨析已经结束,接下来辨析的是中观他宗所提出的声缘阿罗汉已经证悟全部法无我空性的观点。

从“若善观察”,到“及十六空性为大乘不共法”。指出了建立暂时分三乘时,中观他宗所提出的声缘阿罗汉证悟了一切的法无我的观点与教证不符。

从“因此”,到“对此该如何理解”。正面解释经中说声缘阿罗汉未证法无我与已证法无我的原因,并指出两者并不矛盾。

从“因此”,到“应成小乘道较大乘、下宗较上宗速疾、深妙”。反面指出认为声缘已经圆证法无我的根据——一证则一切同证——会产生出动摇一切经论的基础的大过失。

从“若认为”,到“否则见笑智者故”。指出若不是以空性智慧,而只是以方便法门来区别大小乘的断障差别,则应成空性智慧无法断除二障的大过失。

从“又说”,到“于此等所说义当作抉择”。指出自宗承许虽然诸法于空性中一味,但暂时以内外因缘不同,故有三乘不同的现证次第,然而,以法尔理抉择而建立了究竟为一乘。

从“因此”,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全知对以上辨析进行了总结,确定了证人无我是证法无我的支分的无垢善说,并阐述了小乘道断烦恼障,大乘道断二障。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分内容,辩论的对象、内容、目的,与前文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24.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25、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
 23、在于果利他断诤中,寂天菩萨说“譬若摩尼宝,如意树满愿,……菩萨虽..
 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
 31、研读《讲记》中全知这句话的解释:“若认为:既是一个相续,以此是否..
 1、般若品的第一大科判是“应需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虽然只有..
 12、对照《讲记》理解下面这句话:“因此,乃至承许有、无等边之间,当有..
 29、请分析寂天菩萨对数论派的遍计神我是如何进行逐步破除的。
 16、既然世间人的无患根识所取的境和八地以下的菩萨在出定时所见的相同,..
 6、世俗的意思是虚相,那么是否一切的虚相都是世俗?
 28、复习《讲记》第22讲中破俱生我的内容,并仔细对照自相续,分别找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释疑篇(上集)[栏目:济群法师]
 禅定与智慧 12 出禅堂的叮咛[栏目:心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七[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心四无量心[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降伏其心 三 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栏目:万行法师]
 前世今生 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2)[栏目: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
 能否推荐一些学佛的好书?[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唯识诸家会异图[栏目:太虚法师]
 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双亡超三界[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