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分内容,辩论的对象、内容、目的,与前文有什么不同?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8

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分内容,辩论的对象、内容、目的,与前文有什么不同?

答:辩论的对象,从之前的从傲慢声闻,转向了非傲慢声闻(包括从资粮道到无学道的所有入小乘道的声闻);辩论的内容,从之前的指出对方认为大乘教非佛说的理由不合理,转到指出圣者阿罗汉尚没有获得究竟解脱;辩论的目的,之前是为了接引傲慢声闻,建立暂时分三乘时也需要证悟大乘法无我空性的部分,这里是为了接引非傲慢的入道声闻们,进一步需要圆证大乘般若诸法无我的大空性而获得究竟的解脱。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7、分析“断诤”中“彼等摄义”的结构,并总结你学习这段摄义的启发。
下一篇:25、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这部分的结构。
 25、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
 23、在于果利他断诤中,寂天菩萨说“譬若摩尼宝,如意树满愿,……菩萨虽..
 32、有人说,前面问题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道理,在《金刚经..
 12、对照《讲记》理解下面这句话:“因此,乃至承许有、无等边之间,当有..
 11、认真理解《讲记》中对“有情自言见虚空,观彼虚空如何见,佛说见法亦..
 1、般若品的第一大科判是“应需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虽然只有..
 2、寂天菩萨说:"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请问你学般若法门的目的是什..
 7、“现空双融”是否是指一切显现都成为了空性?
 15、寂天菩萨说:“世间见有事,执彼为真实,不许幻性故,诤于瑜伽师”,..
 6、世俗的意思是虚相,那么是否一切的虚相都是世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实念佛制心一处[栏目:慧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