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8、复习《讲记》第22讲中破俱生我的内容,并仔细对照自相续,分别找出谁在吃饭,谁在生嗔心,谁在思考问题。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0

28、复习《讲记》第22讲中破俱生我的内容,并仔细对照自相续,分别找出谁在吃饭,谁在生嗔心,谁在思考问题。

答:“我”只是对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的聚合所假立的名字,它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纯粹是第七末那识(染污意)错误的一种安立。

那么“我”没有,则聚合有没有呢?聚合也是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

没有“我”,也没有五蕴聚合的一个实在的东西,那是谁在吃饭呢?首先是受心所感到了饿,导致了要吃饭的思心所,促使色蕴坐到饭桌边,然后思心所指挥嘴、食管、胃等的消化系统作吞咽的动作,等饱的受心所生起,思心所指挥消化系统停止进食,吃饭过程完成了。

生嗔心的时候,是第六分别意识对于对境进行了非理作意,认为对方冲撞了“我”,使得嗔心的种子遇到发作的助缘,而形成嗔心的现行,色身中的心脏、血液等受到嗔心的刺激,而加速运转,形成气血上涌、面红耳赤的样子。

思考这个问题的,是第六分别意识,以及相应的想心所、思心所等等。

总之,在所有的这些活动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只是色、受、想、行、识的法,或者说是六界中的某些部分,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聚合东西,也没有一个“我”在参与其中。

在吃饭、生气、思考等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如果能像这样时时提醒自己这一切都只是相应的蕴聚在起因缘变化,而没有“我”的丝毫存在,那么你的生活将是轻松的,你并且还会奇怪地发现,烦恼习气比以前更容易得到控制,出离心、慈悲心等世俗正见也更有信心生起了。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9、请分析寂天菩萨对数论派的遍计神我是如何进行逐步破除的。
下一篇:27、分析“断诤”中“彼等摄义”的结构,并总结你学习这段摄义的启发。
 6、世俗的意思是虚相,那么是否一切的虚相都是世俗?
 13、以不了义法的三个特征“有密意、有必要、以理有害”,来分析《般若品..
 31、研读《讲记》中全知这句话的解释:“若认为:既是一个相续,以此是否..
 15、寂天菩萨说:“世间见有事,执彼为真实,不许幻性故,诤于瑜伽师”,..
 21、结合“幻师于所知,未断烦恼习,故见幻女时,见者空习弱。”分析幻师..
 2、寂天菩萨说:"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请问你学般若法门的目的是什..
 16、既然世间人的无患根识所取的境和八地以下的菩萨在出定时所见的相同,..
 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
 5、仿照以上对于甲一和甲二的解读,试着解读科判中余下的部分。
 4、如何才能更好地“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与宗教的区别[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不假思索地互相帮忙[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八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重申般若空义(王永元)[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二(李贽)[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四、敞开胸怀面对现实[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风动、幡动(果如)[栏目:禅宗文集]
 佛教的生命智慧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有益的启示(胡少明)[栏目:佛教与教育]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二卷[栏目:圆瑛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