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06年大众学佛研究会开示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6

讲授于2006年1月7日大众学佛研究会

普巴扎西仁波切

   今天所讲解的这个教言,如同前两天所讲的“三种要义”(出离心、菩提心、见解之理趣)时,将三种要义以次第演说,和顿时圆满三种要义,稍稍讲解了一些。若能精通这些道理,再从今天所讲解的教言当中就能得知,只要是佛教,不论什么宗派,所讲解及修行之义都没有离开三种要义。至于修行过程中的方便,可能各个宗派有所不同,如生起次第修持本尊,圆满次第调整气脉明点,而无上窍诀大圆满修持直断和顿超,各有其调整和修行方式。修行方法虽有所不同,但所讲授的核心教理都没有离开三种要义。如初步修行时依三种要义次第而修行,究竟果实之际,三种要义于圆融一法之中,即是佛的境界。

    因此,我们平日之修行,时时刻刻都要铭记这一点:平常所做的善行是否具足三种要义?若是圆满三种要义,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播下了顿时圆融三种要义之因。总之,虽然修持方式多有不同,但还是没有离开三种要义。倘若能如实去了解,就不会出现种种分别,如说我是噶举派的,我是萨迦派的,或是红教的,或说我是北传净土的等等。

    据说有些“法师”在传法时说,接受修持净土之后就再也不准接触密宗了。但从我们刚刚讲述的道理当中,就可以知道净土与密宗还是圆融在一法之中的。因为净土名为方便,密宗则为智慧;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所修行的法是在次第中来树立三种要义,密宗所讲解的就是顿时圆融三种要义。总之,显宗也好,密宗也罢,三种要义的含义两者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各个修行过程中都必修具足“便智双运”才能圆融三种要义。

    若日日都在你我等分别当中,必然就会有纷争,无止境的烦恼。经典中也说佛教是一种圣地呀!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佛教所有的一切行为都为胜义,并无你我之分。时时刻刻都在平等当中,这才是圣地之标致。并不如现前我们所看到的整日在分别当中,说他是那一个门派的?我又是那一个门派的?什么你是北传的,我是南传的,他是藏传的等等,造成了许许多多你我的分别,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矛盾。

    尤其佛教能否长期兴盛,完全取决于修持佛教的僧徒、信众们能不能和睦共处?倘若不能和合,那就是佛教即将要衰败的前兆。犹如狮子的尸体,万兽都不敢去吃它的肉,因狮子乃万兽之王。然而,狮子尸体又怎么会腐烂了的呢?是尸体长出尸虫给慢慢的吃掉而殆尽。佛教也如上述,外在的障碍并不重要,内在信徒的纷争,才是导致佛教衰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在此恳请大家,在未圆满理解至尊所传的八万四千法之前,不要因习气沉重而轻易去诽谤各宗派的法。我们进入佛门是为了消尽烦恼而获得快乐,不要因为愚痴行为而造成堕入三恶趣。在圆满理解至尊所讲之义时更不会去诽谤的。

    所以,应紧记这一点,一切教法其实皆圆融在“三种要义”之中。如是了知,修持各个法的信众就会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佛教才会世代延续,永远兴盛,到处充满着吉祥与快乐。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心”圆满诸法
下一篇:2005年大众学佛研究会开示
 无念觉受
 布施时应避免的过患
 修学上师瑜伽提到要成办三种清净
 我对上师的信心
 次第根机者的修学不会一蹴而就
 怎样修学才能体现出密宗的殊胜性?
 只有真实理解佛法才会产生信心
 排九节佛风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伺察义”之见不能成办解脱
 恒常保持良好的修行习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弘一大师的弘律志行及其僧范律行[栏目:陈永革博士]
 知足[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在家菩萨戒 十五[栏目:如瑞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二)[栏目:杂阿含经]
 心净国土净——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栏目:索达吉堪布]
 心经白话解 前言[栏目:心经白话解]
 拔牙[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二)[栏目:正净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3章 坐定 坐定的双重意义[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心存谦让,阴骘满面[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